• 入会指南 联系我们
服务政府   服务社会   服务会员
新闻中心
 
协会动态

好学深思探寻学术精髓,学练并行赋能临床实践丨首届江淮生殖健康论坛顺利举行

文章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5-10-18  【字体:

金风拂桂蕊,秋雨润丹枫。2025年10月18日由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主办、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承办的“首届江淮生殖健康论坛”在合肥顺利举行。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生殖健康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围绕前沿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专家聚焦行业热点,以多维视角进行深度剖析,为优化临床诊疗路径、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注入了全新动力。本次盛会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对我省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殖健康分会秘书、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纪冬梅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生殖健康分会会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魏兆莲教授致辞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杜昌智会长致辞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曹云霞教授致辞并做学术报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云霞教授带来了以“疑难遗传性疾病PGT处理策略”为主题的报告。曹教授首先回顾了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随后,曹教授介绍了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致病机制与遗传方式,并结合临床病例,阐明了对于复发性流产患者其流产物遗传学检测的意义。曹教授还聚焦于疑难单基因病的PGT-M实践,指出其技术难点,并提出通过全基因组扩增、连锁分析等策略予以解决。曹教授通过眼底黄色斑点症、Meckel综合征、ADPKD等多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基因遗传在家系中不符时,可完善WES、CNV等检测对家系进行重分析,以及在无法构建家系SNP单体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家系其他成员和“患病胚胎”构建。最后,曹教授强调,PGT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合适的检测方法、患者自身因素、合适的促排卵方案与稳定的囊胚培养体系。

杭州市妇幼保健院林小娜教授带来了以“辅助生殖视角下宫腔疾病的诊治”为主题的报告。首先,林教授系统阐述了宫腔疾病在辅助生殖诊疗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随后,林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实例与前沿文献研究,深入解析了子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宫腔粘连等常见宫腔病变对胚胎着床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针对宫腔疾病患者进行辅助生殖助孕的全程管理路径。林教授特别强调,宫腔镜检查在门诊诊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能够实现宫腔环境的精准评估与干预,为提升胚胎着床成功率和临床妊娠率提供重要保障。该报告为辅助生殖中宫腔疾病的临床处理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解决方案。

南京鼓楼医院周建军教授带来了以“脑垂体功能异常相关不孕症的诊疗策略”为主题的报告。周教授系统阐述了这一疑难病症的规范化诊疗路径。周教授指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H)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内分泌因素。针对这类患者,周教授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尤其是促排卵前的充分准备。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周教授详细对比了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与脉冲式GnRH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指出,脉冲式GnRH治疗作为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的一线方案,可获得96%的排卵率,展现了显著优势。报告中,周教授还分享了一例罕见的分泌FSH的垂体肿瘤病例,该患者经手术切除肿瘤后,通过IVF助孕成功获得活产。周教授总结强调,尽管脑垂体功能异常不孕症的诊疗过程复杂,但通过规范化的个体治疗方案,仍能为患者争取理想的妊娠结局,这一诊疗策略为临床处理此类疑难病例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慧教授带来了以“子宫内膜异位症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为主题的报告。陈教授首先指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类型和特点,并指出内异症治疗长期管理应最大化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接着陈教授介绍了多种药物在内异症中的超说明书应用,并指出要根据不同的治疗类型选择不同药物治疗。随后,陈教授分别从药品说明书、临床指南、临床研究、注意事项以及生育患者相关问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COC药物、解热镇痛药、米非司酮、LNG-IUS、依托孕烯植入剂等的临床应用情况。最后,陈教授指出,规范化管理和多学科协作是确保患者安全、推动循证用药与提升临床质量的关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徐步芳教授带来了以“PGT-A嵌合型胚胎的临床处理策略”为主题的报告。首先,徐教授指出,PGT-A检测中约20%的囊胚活检样本存在染色体嵌合现象,嵌合型胚胎的活产率显著低于整倍体胚胎,流产率则明显升高。随后,在临床决策方面,徐教授介绍了2024年最新中国专家共识的建议:优先考虑移植低比例嵌合的胚胎,对于高水平且复杂嵌合的胚胎应慎重。涉及13、18、21号等致病风险较高染色体的嵌合胚胎,原则上不建议移植。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证实嵌合型胚胎仍能获得健康活产,这为无整倍体胚胎可用的患者提供了生育希望。最后,徐教授强调,移植嵌合胚胎后必须进行规范的产前诊断,推荐妊娠中期行羊膜腔穿刺术。该报告为嵌合型胚胎的临床管理提供了系统指导,平衡了生育机会与胎儿健康风险,对改善PGT-A周期的胚胎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梁元姣教授带来了以“与生育相关的慢性子宫内膜炎诊治进展”为主题的报告。梁教授首先明确了慢性子宫内膜炎(CE)是以子宫内膜间质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持续性炎症状态,其病因多与宫腔感染、微生物异常定植及免疫微环境紊乱密切相关。梁教授指出,CE通过破坏子宫内膜容受性、干扰胚胎着床窗口期、引发免疫失衡等多重机制,成为导致反复种植失败和不明原因不孕的重要潜在因素。在诊治策略方面,梁教授强调宫腔镜下内膜特征观察联合CD138免疫组化检测是确诊CE的关键手段。随后梁教授结合一例典型病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进行系统性CE筛查。梁教授总结道,对存在反复种植失败或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应将慢性子宫内膜炎纳入常规筛查范畴,通过精准诊断、靶向抗炎和个体化内膜调理的综合策略,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妊娠率。

生殖健康分会会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魏兆莲教授带来了以“如何保护早期妊娠稽留流产术后子宫内膜”为主题的报告。魏教授首先介绍了早期妊娠稽留流产的概念与临床特点,指出该病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患者胚胎已死亡但滞留宫腔内,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及宫腔粘连,影响后续妊娠结局。魏教授随后系统分析了不同治疗方式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提出手术清宫虽能快速终止妊娠,但对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较大,是宫腔粘连的主要诱因。研究显示,稽留流产患者术后内膜变薄及月经量减少明显,术前给予雌激素预处理可降低粘连发生率,并且宫腔镜辅助下清宫可减少残留与粘连,明显改善术后恢复。在内膜修复方面,魏教授指出,传统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对重度损伤者作用仍有限。近年来,干细胞、外泌体等新型治疗手段通过促进血管再生和组织修复等途径,为内膜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向。魏教授最后强调,术前规范评估、术中精准操作及术后个体化修复管理是预防和改善稽留流产术后子宫内膜损伤、维护女性生育力的关键。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玲慧教授带来了以“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子宫内膜增生管理中国诊疗指南(2025年版)”为主题的报告。程教授指出,子宫内膜增生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其在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期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存在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在诊疗策略方面,程教授重点阐述了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诊断、高危因素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程教授强调,对于不伴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作为首选,其中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长期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而对于不典型增生患者,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标准治疗方式,但对有强烈生育需求的年轻患者,在充分知情同意下可考虑药物保守治疗。程教授总结表示,本指南为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子宫内膜增生的规范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系统的风险评估、精准的病理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将有效提升我国子宫内膜增生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生殖健康分会副会长、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胡卫华教授带来了以“甲状腺疾病对ART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主题的报告。胡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甲状腺激素作为关键的生理调节因子,直接参与调控卵巢功能、精子发生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ART妊娠结局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胡教授特别强调,临床中需要重点关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且伴有TPOAb阳性的患者群体,该群体发生胚胎着床失败和早期流产的风险显著增高。基于翔实的病理机制分析与国内外权威指南,胡教授为临床实践提出了明确建议:应在ART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规范的甲状腺功能筛查,并在控制性卵巢刺激过程中密切监测TSH水平变化,实施必要的药物干预与全程管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小华教授带来了以“源于临床实践的男性不育病因探究”为主题的报告。该报告系统阐述了男性不育的多维病因,指出除遗传因素、性功能障碍等传统病因外,临床细节如精液采集时间也对诊断准确性及辅助生殖结局具有重要影响。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采集时间延长与精子前向运动率下降、畸形率上升显著相关,并可能通过影响精子DNA完整性增加流产风险。其次,报告进一步分析了精子功能学指标如DNA碎片率、线粒体膜电位等与胚胎发育和妊娠结局的潜在关联,强调功能精子评估对提升辅助生殖成功率的意义。该研究为临床优化男性不育评估体系提供了新视角,提示应重视采集流程标准化与精子功能综合评价,以改善生育结局。

生殖健康分会副会长、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洪名云教授带来了以“反复IVF失败患者治疗对策”为主题的报告。洪教授从胚胎发育的生理过程切入,详细剖析了导致患者反复无可移植胚胎的复杂病因。洪教授指出,除了高龄、卵巢功能减退等医学因素外,长期精神压力、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毒物暴露等,都可能显著影响配子质量与胚胎发育潜能。报告中,洪教授分享了一例典型门诊病例:一位因多次IVF周期均无可用胚胎而陷入困境的患者,洪教授团队为其进行了全面的病因学筛查与个体化干预。洪教授团队不仅从医学层面调整了促排卵方案,更重点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包括压力疏导、营养调整及规避环境有害物质。通过这一套集医学治疗与生活干预于一体的综合性对策,该患者在下一次治疗周期中成功获得了优质可移植胚胎。洪教授强调,对于反复无可移植胚胎的复杂病例,必须建立全局观,尤其对于合并肥胖、内分泌及免疫等全身性因素的患者,在胚胎移植前进行积极的个体化预处理,是改善卵子质量、突破发育瓶颈、提升最终妊娠率的关键环节。

生殖健康分会副会长、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孝凤教授带来了以“子宫内膜息肉诊治及研究进展”为主题的报告。许教授首先系统阐述了子宫内膜息肉(EP)的核心概念,并就其病理与发病机制进行阐述。随后许教授从多维度分析EP影响生育的机制,主要包括机械梗阻、局部出血、局部雌孕激素水平异常及受体表达失衡、化学刺激等。随后,许教授提及微量金属元素对子宫内膜微环境至关重要,阐明了血清中铜、锌、钼等金属元素水平与宫腔疾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最后,许教授带领我们详细了解了子宫内膜息肉诊治及长期管理方面的知识。

生殖健康分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丽敏教授带来了以“循证为纲,中西协同:国际PCOS诊疗指南下的生育管理优化路径”为主题的报告。吴教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定义,并分别简述了不同国家既往提出的PCOS诊治指南与我国专家在完善PCOS诊治共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随后吴教授为我们讲解了我国总结的PCOS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从中医辨证分型方面入手,制定了更便于临床应用的辨证方式,也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常规治疗、先兆流产、诱导排卵、复发性流产等五大方面全面指导PCOS中西医结合治疗。该指南在重视现代医学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为疑难PCOS患者提供良好、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

生殖健康分会副会长、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潘维君教授带来了以“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高龄女性助孕策略”为主题的报告。潘教授首先介绍了高龄女性生育的医学定义,并详细讲解了评估卵巢储备的几项关键指标,包括年龄,基础性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同时介绍了氯米芬激发试验(CCCT)等评估手段,提到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进展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后潘教授详细介绍了高龄女性生育生殖策略,包括生活调理、辅助用药、促排卵、辅助生育四个方面。最后,潘教授围绕“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 提出建议:社会及政府要提供实质性支持和保障,医院应提供优生优育的生殖技术保障。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小花博士带来了以“纤为人知,力挽新生”为主题的报告。该报告介绍了一例罕见的不孕症病例,该患者多年不孕,但常规检查均显示“正常”。接诊医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抓住了患者长期“支气管扩张”和“父母近亲结婚”的关键线索。经基因检测与病理检查,最终确诊其患有原发性纤毛不动症(PCD)。该疾病导致其输卵管内部纤毛缺失,虽管道通畅却丧失了运送配子的功能,从而引发不孕。面对复杂病情,生殖中心联合呼吸科、遗传咨询等多学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助孕与孕期管理方案。最终,患者通过试管婴儿技术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此案例凸显了深入问诊、拓展诊疗思维及多学科协作在破解生殖难题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不明原因不孕的诊疗提供了成功范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宗璐博士带来了以“一例意义不明变异(VUS)肌营养不良从临床疑诊到基因阻断的探索之路” 为主题的报告。报告了一例携带LMNA基因意义不明变异(VUS)的肌营养不良患者实现从临床诊断到生殖干预的全链条管理。该患者因进行性肌无力家族史就诊,基因检测发现复合杂合突变(c.513+1 G>A和c.1202 G>A),经功能实验与家系验证升级为疑似致病突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遗传中心经过多学科协作,通过PGT-M技术筛选不携带致病变异的胚胎并成功移植,羊水穿刺验证胎儿未遗传突变,最终健康分娩。本例突破VUS解读难题,凸显嵌合体检测与生殖遗传技术融合的临床价值,为罕见病家庭提供优生新路径。

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唐志霞主任带来了以“巧囊复发患者行IVF-ET助孕前警惕恶性可能” 为主题的报告。报告了一例左侧巧克力囊肿复发合并不孕症患者完成IVF-ET助孕治疗。该患者既往有巧囊剥除手术史,本次IVF前超声发现左卵巢复发囊肿达59×60mm(O-RADS 4类),术中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样囊肿伴局灶上皮细胞异型性”,团队及时启动多学科协作,行腹腔镜囊肿剥除术并排除恶性病变后,通过个体化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两次冻融胚胎移植后成功妊娠,目前孕18+周产检正常。本例实践凸显对巧囊复发患者需警惕恶变风险,强调IVF前需综合评估卵巢功能与囊肿性质,唐志霞主任团队依托《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第三版)》规范,为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构建了从手术干预到生殖助孕的全周期管理方案。

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徐晓莲主任带来了以“孕途坎坷,医路护航:两例典型病例的实践与启示”为主题的报告。首先,徐主任为我们介绍了两个典型病例:一例患者多次流产及宫腔操作史,导致宫腔粘连、内膜薄,最终在多次助孕后成功妊娠的坎坷诊疗过程;一例患者有多次胚停和宫外孕史,经药流保护内膜,避免再次宫腔操作的病例。随后徐主任指出,两例病例共同指向一个关键问题:医源性宫腔操作是导致宫腔粘连和内膜损伤的主要原因。徐主任呼吁:对于生殖医生而言,应该将保护子宫内膜的理念,贯穿于每一个诊疗决策中;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这才是对患者最深远的护航。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刘迎春主任带来了以“一例巧囊合并卵巢功能减退病例的助孕体会”为主题的报告。刘主任为我们介绍了一例33岁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合并不孕的患者,在个体化诊疗与地诺孕素的辅助治疗下,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刘主任指出,对于内异症合并不孕且卵巢储备下降的患者,地诺孕素在控制囊肿、保护卵巢功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这类患者的治疗应结合患者意愿,强调生育力评估与个体化方案,在保护卵巢的前提下实现生育目标。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王祖贞医师带来了以“胚胎着床的“壁垒”:RIF的多维度分析及个体化诊疗思路”为主题的报告。王医师分享了一例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的诊疗历程,该患者历经多次胚胎移植均未着床,王医师团队为其进行了系统性的RIF相关检查。随后,王医师团队根据ERT结果调整移植时机,实施个体化内膜准备,最终成功妊娠。王医师提出,对于反复种植失败的患者,进行系统筛查,从宫腔环境、内膜容受性、免疫因素及移植时机等多维度进行个体化干预是提高妊娠率的重要方向。

六安市人民医院的陈宝红医师带来了以“一例PCOS+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为主题的报告,引发对两类疾病共管策略的深入探讨。该病例为26岁女性,既往有PCOS、HHcy、亚临床甲减及早期流产史。陈医师指出,PCOS患者普遍存在Hcy水平升高,尤其是合并胰岛素抵抗者更为明显。HHcy不仅影响卵子质量与胚胎发育,还会增加流产、妊娠期并发症及胎儿畸形的风险。针对遗传性HHcy患者,她强调备孕前应进行全面评估与营养干预,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尤其对有不良孕产史者,建议早孕期启动预防性抗凝并持续至产后。报告最后提出若干临床实际问题,如叶酸代谢基因筛查指征、单次胚停患者抗凝疗程等,为PCOS-HHcy共病管理提供了重要临床参考。

阜阳市人民医院车会会主任带来了以“破茧成蝶之漫漫求子路:一例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助孕病例分享”为主题的报告,引发对卵母细胞透明带异常患者助孕策略的深入讨论。该病例为26岁原发不孕4年患者,其卵母细胞存在典型蜡样透明带异常。该患者经历多个助孕周期,均出现获卵困难、透明带呈凝胶状的问题。车主任引用研究指出,蜡样透明带卵母细胞发育潜能虽显著降低,但并非全无生育希望。2022年研究显示,58例类似患者中34例通过ICSI成功生育健康后代。她强调ICSI是此类患者的最佳授精方式,建议优先考虑卵裂期胚胎移植。病例后续基因检测提示ZP3功能异常可能,为病因探究提供方向。该病例为透明带异常这类罕见不孕因素的临床处理提供了重要经验。

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李潇医师带来了以“垂体功能减退之谜一例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并发尿崩症”为主题的报告。介绍了一例10岁自闭症女孩因异常子宫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入院,抢救中出现多尿、低比重尿等尿崩症表现。李潇医师借着该病例深入探讨了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管理,强调需关注紧急止血、贫血纠正和月经周期恢复,更要预防子宫内膜病变、不孕症等远期并发症。同时根据该病例讨论了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原则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影响。之后她指出在尿崩症诊疗中,要区分中枢性与肾性尿崩症的机制,认为患者下丘脑-垂体轴可能在出血应激下一过性受损。最后指出该病例凸显了青春期AUB的复杂病因链,建议对此类患者开展长期随访,采用孕激素调控月经,并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森主任带来了以“一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病例”为主题的报告。该患者为内异症IV期合并DOR的患者。针对该病例,陆主任团队在腹腔镜囊肿剥除术后,采用GnRH-a治疗4-6个周期,后续IVF助孕中运用黄体期长方案,获卵4枚,移植后获得单胎妊娠。该病例重点探讨了内异症合并不孕的临床管理策略。陆森主任指出,手术虽可解除病灶压迫,但可能进一步损害卵巢功能,对DOR患者需谨慎权衡。助孕方案应根据EFI评分、年龄和不孕年限个体化选择,EFI评分低、高龄患者建议直接行IVF-ET。本例病例通过精准的促排卵设计和LH适时补充,成功突破DOR患者的反应阈值,为内异症合并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的助孕策略提供了重要临床借鉴。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曹云霞教授等来自省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围绕“生殖健康与技术创新”“不孕不育诊疗新进展”等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对全省各地医院的疑难病例进行了深度讨论,同时就当前生殖健康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建议。

上一篇: 安徽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生殖健康分会成立大会在肥召开
下一篇: 聚焦消化道早癌诊疗痛点 “质镜中国”消化内镜研讨沙龙在芜湖成功举办